淘宝网裳潮汕音与裳潮优选

发布时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裳潮汕音,以及裳潮优选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新发现之饶宗颐最早的几首诗

许习文

文史学者、书画家饶宗颐也是一位早慧的诗人,他的诗词创作成就在他广阔的学术领域中尤为突出,在近现代诗坛影响深远。据资料记载,他十二岁开始学习作诗,才思敏捷。但“旋作旋弃”。其少年时期的作品据说曾辑为《弱冠集》与《凤顶集》,但今二集俱不可见。故其三十岁之前的诗词作品存世极少。据研究者考证,目前饶宗颐存世最早的作品是1934年11月发表于中山大学《文学杂志》第十一期上的《优昙花》诗。

诗并序云:“优昙花,锡兰产,余家植二株,月夜花放,及晨而萎。家人伤之,因取荣悴无定之理,为诗以释其意焉:异域有奇卉,植兹园池旁。夜来孤月明,吐蕊白如霜。香气生寒水,素影含虚光。如何一夕凋,殂谢亦可伤。岂伊冰玉姿,无意狎群芳。遂尔离尘垢,冥然返大苍。大苍安可穷,天道邈无极。衰荣理则常,幻化终难测。千载未足修,转瞬讵为逼。达人解其会,保此恒安息。浊醪且自陶,聊以永兹夕”。

全诗感叹优昙花夜绽而晨萎,抒发了修短无恒、荣悴无定的人生哲理。味其诗意,也不无对父亲饶锷英年早逝的伤感。据说,此诗一出,使郡中耆宿为之惊叹,纷相唱和。饶宗颐也因之被称为“神童”。

《壬社月刊》第二期

最近,笔者因考证潮州民国时期的诗词社团——壬社资料,意外发现饶宗颐发表于《壬社月刊》第二、三期的三首诗,当是其目前所见最早的诗作。壬社成立于1932年,以岁次壬申,故名壬社。首任社长是饶宗颐的父亲饶锷。饶锷在壬社成立之时,专门写了《壬社序》。他在序中说:“乃近日邑子之能诗者,飆起云涌,其盛犹不减于曩时。于是辜君师陶、杨君光祖等以为不可不集思广益,遂纠同志发起为是社。爰于壬申元日觞集于蓴园之盟鸥榭,时来会者十六人。而余以园之主人,谬承推引,亦获躬与其盛。酒半酣群商名社,或以某名最宜,或以名当为某。而卒因社始于壬申,定名曰壬。”文章透露了以下信息:一是当时参加觞集的有十六人。二是因始于壬申故定名壬社。我们可以推定,当时参加觞集的这十六人,就是壬社的创始社员。这十六人的名单,除了主人饶锷外,还有序中所提到的辜师陶、杨光祖。这两人在当时潮汕诗坛上颇有影响。其他参加当日雅集的社员到目前未能确考,以致后来学界谈到此事时有多种说法并存。

《壬社月刊》第三期

壬社成立不久即在《新岭东日报》上刊行社刊,目前仅存的《壬社社刊》第二期和第三期的出版时间分别为1932年4月14日和1932年5月13日。从出版周期和刊名来看,应是每月一期。因为壬社的社员中,不少是报界中人,如吴子寿、吴君懋、刘幼芳等,即饶锷也曾经是《粤南报》的主笔,故有报纸版面发表社刊的便利条件。壬社成立后不久,饶锷便在这一年的6月遽尔下世,继任社长是石铭吾。其后《壬社月刊》的出版情况不详。

目前《壬社社刊》第一期遗憾未能寓目。但按照第二、三期社刊的体例来推测,第一期当刊有创社十六人名字。再从第二、三期社刊的作者来推测,除去第二、三期新加入的社员外,第一期社员当为:饶锷、辜师陶、杨光祖、石铭吾、王显诏、金天民、柯仲攀、邱汝滨、蔡儒兰、游惜馀、詹安泰、刘幼芳、刘曦岩、吴君懋、丘玉麟、张尚芳、林青萍、杜联棻、陈仲良、翁一鹤、饶宗颐等。以上这些人都是在第二、三期的《壬社社刊》上有发表作品者,理当视为社员。其中饶宗颐见之《壬社社刊》二期诗作两首,考之写作时间,为目前所见最早的诗作。而当日觞聚于饶氏蓴园之十六人者,在此名单中求之,虽不中亦不远矣。

1932年4月14日出版《壬社月刊》第二期分别刊载饶宗颐《登楼》《关山月》

在1932年4月14日出版的《壬社月刊》第二期上,刊登饶宗颐的两首古诗。其一为《登楼》:“披发登大荒,狂歌送夕阳。登高一长啸,云树两苍茫。层楼何崔巍,耸立凌穹苍。四野横山川,漠漠复泱泱。我来倚危阑,北望泪沾裳。安得生双翼,乘风飞扶桑。举起倚天剑,斫断仇人肠。”

其二为《关山月》,有序:“月下徘徊感及关东战事,因效唐人诗髓作关山月以寄兴:关城月色寒,沙场血未干。湖马十万骑,踏遍千重山。黑烟旗影没,长夜炮声残。兵败锦州城,倭囗迫东湾。丈夫祈战死,马革裹尸还。白山白如雪,磐血碧于菅。忍哉天边月,千载照人间。”由于当时排印条件,上诗偶有脱字,“倭”后脱一字,味其诗意当为“寇”字。

《登楼》一诗句法颇效汉魏诗风兼有曹子建五言诗味,《关山月》则仿唐人诗体,两诗慷慨激昂,对当时日本侵略者发起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充满了愤慨。发出了“安得生双翼,乘风飞扶桑。举起倚天剑,斫断仇人肠”的豪迈气概,其诗大声蹚跶,笔力高骞,很难想像出自于一名十五岁的少年之手。

壬社每期都有限定的社课,如《壬社月刊》第二期最后就附有这样的启事:“本社社友鉴:第三期课题限定韩江囗,体韵不拘。”原文“韩江”后脱一字,当是“楼”字。因此饶宗颐在1932年5月13日出版的《壬社月刊》第三期发表了《韩江楼》五律一首:

1932年5月13日出版的《壬社月刊》第三期刊载的饶宗颐《韩江楼》

“旧构动新日,楼新景亦新。眼前皆画稿,堞上有遊人。云断山浮白,雨添水涨春。苍茫烟树处,闻说是东津。”

诗中先切入韩江楼诗题,再写楼上望中所见,由近及远,由眼前可见之景再到苍茫不可见的闻说之景,层层推进,景深由有限渐入无穷,引人遐思。特别是颈联以作画之法写景,韩山云气生白与韩江春雨涨潮相映成趣,诗中有画,允为佳作。

饶宗颐发表于《壬社月刊》的这三首诗作,其发表时间比《优昙花》还早了两年多,当可认定其为饶宗颐目前所见最早的诗作。这三首诗作的发现,对于研究饶宗颐早年的诗词创作和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李梅

校对:刘威

潮汕人乡愁中的水井

人可以三日不食,却不可能一日无水,潮汕地区一些地区河溪遍布,水泽围寨,江河与寨墙为邻,取水饮于上游,洗裳洗澡于中游,洗脚桶于下游,各归其所,但在一些地势较高或沿海地区,那么取水只能来自于井水,井水成为这些地区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潮汕地区最先有水龙水供应是光绪年间的汕头,但是除汕头之外,其它的地区甚至到改革开放后都不知道水龙水是什么样的,即使时间往后,要接个自来水管,那也得水务部门里有多强大的关系才能开通那么一条,在没有自来水的日子,相比于要爬山去取山泉水,可饮用的井水自然成了潮汕人最为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有的乡村的井很多,由于地下水排布不同,同一片厝区,并不是每家每户都能打到能供食用的井水水源,挖井要请地理先生测定井眼,有的挖丈多、两三丈深才见泉水涌出,但这也不代表能够绝对确保每户厝座的水源都能够饮用,有时相邻厝座,这家开的井能打出井水甘甜,可供食用。隔壁相邻一家打水的井水苦涩的,只能作为洗作用。

有一眼能供饮用的井源本身就是一种财富,开好的井源加进几担粗沙粒铺垫作过滤,确保水井清净,每当一家人家里拥有能饮用的井水,那么他们家就是最值得他人惊羡的人家。上好的井水极凉,冬暖夏凉沁人心脾是一定的,俗话说:“井水浸西瓜:凉入心”西瓜放在篮子里坠进井里浸泡,绝对比现代的冰箱效果好。

常年依靠到他人厝内担水始终有不便不处,一些村落设有有公众水井,这些水井构筑技术设计独特,防护设施完善,填装滤料合理,滤层安排科学,水质优良。水井结构有防止周围污水流入的井栏,井台四周倾斜,周围设排水沟以及时排除积水;井壁用砖、石块或贝灰砂井圈砌筑,内接缝严封,外周充填粘土层以防地面水渗漏;井底井壁下段不密封,以便集水,底层先铺河砂,从粗砂、细砂至上层的卵石块供作滤料。冬季水位较低之时,以梯子连接起来放下井底,淘洗井壁,挖去淤泥污物,垫换滤料,确保水源水质清冽。

昔日,每天要到乡里的水井去挑水就是潮汕妇女们一项重要的日常家务工作,来来回回至少有三次,挑着水,在桶里放上两个浮泡,防止走路时桶里的水溅出来,可是尽管如此,从水井一直到户内路两边的青草,都是常年青旺,这都是井水滋润的功劳。

每户都置有大缶缸数个,专盛肩挑来的井水,满后全部都给木盖盖上,时不时用明矾洗下缸,甚至有时还养只田螺净水。某些水中含铁量较高的地方,则自行设计安装一个家庭小型过滤缸,井水通过滤料过滤澄清饮用。

潮汕水井是当年潮人生命的源泉,潮汕人无不对水井怀着极其之深远的依赖之情,即使在水龙头开通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自来水有漂白水味,只可用日常使用,不可供饮用,随着自来水的接受程序加深,但井水仍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潮汕人对喝茶的用水极其讲究,好水自然是山泉水,但日常生活中,要喝好茶,打桶井水才是泡得出一壶好茶必备好水。

老一辈的潮汕人对井水怀着极其浓郁的眷恋之情。民间就流传着“离乡别井过暹罗”的俗语。在“红头船”故乡——樟林古港,随处可见清代开凿的水井,用井水烹茗,甘润心脾。清代,在樟林古港的前露天广埕,常年置有大缶缸数个。专盛肩挑来的井仔泉水,绵恋故里的海外游子常特地备好瓶罐装满数瓶井泉,乘着“红头船”飘洋过海带往东南亚诸邦。这一罐罐随身携带的家乡井水,无时不刻地勾引着海外潮汕游子的思乡之情。

早年离乡别井远渡重洋去“过番”的潮汕人,总会到日常饮水之井,取出井水土随身携带。这一捧井心土,是极神圣的护身符。山长水远,难免水土不服。人们便用“乡土”煮水服用。此法已相沿成习,这更寓有勿忘故国,勿忘家乡,勿忘亲人之深切情意。

如今,潮汕各地早已习惯于食用自来水,水井早已失去了其在历史上所产生的作用,井心土已久无人取,井水已久无人汲,倒映着一轮明月,这正是潮语歌中所唱的一壶好茶一壶月,但这一壶古井一壶月,倒映着的,更应该是潮汕人浓浓的乡愁。

题外话:原有一篇《老家潮阳没有自来水的日子》那一篇是似乎是我个人的日记了,始终有点不满意之处,无意中看到有一篇《潮汕水井——潮汕人的离乡别井的乡愁》,内容极好,可惜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于是我干脆把两篇东拼西凑给合并一下,连图片也一并移用,勉强成如上所文,希望原作者看到,不要在意我抄袭了。

作者:走走天堂 (weibo:走走天堂v)

---------------------------------------------------------------------------------

无论你个在内还是在外的潮汕人,都推荐你添加潮汕人的公众号:

csr540

↑↑↑↑↑↑长按可复制到微信添加朋友黏贴即可关注,我们每天都会推送最新的潮汕资讯,胶地人,猛猛来↑☞吧。